top
首页 >> 评估动态
 

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·学院篇 | 商学院:红色铸魂 数智强基 产教赋能

 
  [作者: 发表时间: 2025年11月03日 ]  
 

回溯1906年湖南中路师范学堂商科,商学院承续百年商科底蕴,现已发展为融合管理学与经济学、凸显数字经济特色的现代化商学院。秉持“红色铸魂、数智强基、产教赋能”办学理念,学院紧扣区域经济需求,致力于培养兼具“坚定理想信念、卓越数智素养、精湛商务技能、突出实践能力、持续创新精神、勇于时代担当”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。

目前,学院开设金融科技、市场营销等5个本科专业,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入选“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”,代表了学院专业建设的标杆水平。在校生规模近1900人。学院已构建起以管理学为核心、经济学为支撑,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集群生态,为学生个性化与复合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
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,含教授9人、副教授16人,博士占比超50%。20余人次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、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、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、湖湘青年英才、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,构建了一支由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,结构优化、素质全面、创新力强的教学科研团队,为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核心人力资本支撑。

党建领航:铸魂育人,固本强基

学院系统推进“课程思政”建设,实现“专业教育”与“思政教育”协同育人。教师在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专项赛中获一等奖,彰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。

党委探索“党建+校企合作”模式,与湖南麓谷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,推动党建与专业实践融合;策划“走进中华老字号”等主题活动,打造“行走的大思政课”,拓展育人场景。

学院常态化开展党校培训,年均20余场次,提升党员素养与组织活力。在教学科研中,党建引领作用突出:2024年标志性科研成果中,教师党员贡献率超75%;学生党员支部入选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培育创建单位,毕业生中涌现“湖南最美大学生”罗誉威等一批杰出代表。

“湖南最美大学生”罗誉威

一核引领:数智技术赋能专业改革

面对数字经济浪潮,学院以数智技术为核心,推动专业内涵式发展,整合校内计算机科学、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,构建跨学科机制,打造新文科建设范式,将数智技术与AI项目训练融入课程体系。

在会计学专业中,深度融入人工智能、区块链及大数据分析技术,重塑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,聚焦智能财务、智慧审计等新兴领域,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企业财务数智化转型的高阶复合型人才。

在金融科技专业中,紧密追踪金融科技前沿,重点强化金融数据科学、区块链金融应用、智能风控模型等核心能力培养,面向区域金融业态,输送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数智金融专才。

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,系统整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应用,聚焦跨境电商数字化运营、国际贸易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,旨在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数字贸易核心技能的国际化经贸精英。

在市场营销专业中,全面拥抱数字化浪潮,重点强化数字营销策略、品牌数智化管理、全球市场数据洞察等前沿知识与技能训练,着力塑造能驾驭全球复杂市场环境、具备卓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战略型营销领袖。

在旅游管理专业中,立足湖南丰富的文旅资源禀赋,旅游管理专业深化“数字文旅”“智慧旅游运营”“文化创意旅游”等教学模块改革,致力于培养能够驱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旅游+文化+科技”一体化复合型管理精英。

双轮驱动:人才科研塑造核心优势

学院实施人才引育与科研创新“双轮驱动”战略。人才引育方面,通过“双师协同”引才、引进跨学科博士、柔性聘请业界专家任客座教授、推行“南轩人才激励计划”,构建高水平人才梯队。科研创新方面,聚焦数字经济组建跨学科团队,依托国家级一流专业实施“师徒制”助力青年教师成长,定期举办“新商科前沿论坛”。

近年“双轮驱动”成效显著:新增“湖湘青年英才”2名、“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”2名,4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,“润之人才计划”新增领军人才2名、拔尖人才4名;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/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;出版专著3部,发表高水平论文超50篇(权威12篇、重要15篇、知名23篇);研究成果获省委主要领导批示,获第四届湖湘智库“十大金策”优秀成果奖、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(人文社科)三等奖;立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、获批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。

三维并举:知行研培育时代新人

学院构建了“价值引领与知识探求(知)、社会实践与专业体验(行)、科研训练与创新孵化(研)”三维协同育人体系。

“知”——深化价值认同与夯实理论根基。通过“思政教育+专业实践”深度融合模式,如组织红色文化寻访、乡村振兴战略实地调研等,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的应用实践无缝对接、有机熔铸,强化价值塑造与理论武装。

——搭建实践平台与传承红色基因主动链接区域红色教育资源,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平台,常态化开展沉浸式实景研学活动,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感悟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,将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拓展实践场域与行动自觉。

“研”——拓展学术视域与激发科研潜能。一方面,策划“数智时代大师引航”讲座,邀请清华、南大等学者及行业领袖分享前沿,拓宽学生视野;另一方面,组建28位跨学科学者导师库,通过课题研讨、实地调研指导等模式,激发学生学术志趣,推动从“被动接受”到“主动探究”转变。

“三维并举”协同育人体系成效卓著。不仅涌现出省级“最美大学生”等先进典型,更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突破,学生成功立项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达30项。

四驱联动:通过改革驱动质量提升

学院实施“课程革新、竞赛砺能、产教融合、质保固本”“四轮驱动”战略,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适应性。

驱动力一:课程体系的革新与前瞻。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,构建动态模块化课程体系,将前沿理论、技术、案例融入教学,探索项目驱动式学习(PBL)、案例剖析、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方式,激发学生内驱力,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。

驱动力二:学科竞赛的牵引与砥砺。学院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抓手,将竞赛理念、标准融入教学,营造“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氛围,把产业需求与赛题融入培养方案,培育实践创新文化。

近年来,商学院学子在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、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、电子商务“三创”挑战赛、管理创新大赛等国家级、省级重要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,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近百项,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专业功底、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强劲的竞争实力。

驱动力三:产教融合的生态构建与精准赋能。学院精准对接湖南省“4×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,构建全方位、深层次、高协同的产教融合育人生态系统。

高端平台引领:首创“数智企业家大讲堂”高端对话平台,定期邀请阿里云、用友网络等行业领军企业的高管与技术专家莅临,分享前沿产业洞察与数字化转型实战经验,系统提升学生的产业认知格局与数智化思维能力。

“产业导师+”赋能:精心遴选并聘任来自数字金融、智能制造、大健康、文化创意等关键领域的19位业界精英担任产业导师。通过“双导师”联合指导模式,有力推动课堂理论教学与鲜活产业实践的无缝对接与深度融合。

实践基地拓展:主动携手上药控股(湖南)等十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共享高标准、智能化实践教学基地。同时,与湘江新区企业家协会、麓谷企业服务中心等关键产业服务机构缔结战略合作关系,成功拓展高质量实习与就业岗位,显著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核心职业竞争力。

深化战略合作,共筑育人高地——与湘江新区、阿里巴巴、长沙数字集团等政府部门与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

驱动力四:质量保障的闭环与持续改进。学院坚定奉行并深化实践OBE(Outcome-Based Education)理念——即以预期的学生学习成果为核心,反向设计教育教学过程并进行评价—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,构建并持续完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。

学院已形成“培养目标设定 → 课程体系建设 → 教学实施 → 学习成果评价 → 信息分析反馈 → 持续改进优化”的全过程、闭环式质量保障链条;依托常态化、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平台,综合运用教学督导深度听评课、行业专家和用人单位调研、学生在线评教、毕业生发展跟踪等举措,实时掌握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适应度,为教学改革提供循证决策支撑;倡导“质量立院、追求卓越”,通过专题培训、研讨交流等活动,持续强化师生质量意识与主体责任,营造人人参与、共同守护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;不断健全并严格落实教学督导、教学评估、教师发展、学生评价等制度,明确各环节质量标准与责任主体,确保质量保障体系规范、高效运行。

立足新时代发展坐标,商学院将持续推进商科教育改革创新,以产教深度融合为引擎,以卓越师资建设为基石,全面赋能学生成长成才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,着力培养胸怀家国、勇担使命、精通商道、引领未来的复合型商科精英,为数字经济与现代商贸高质量发展谱写崭新篇章!

(一审:张莎莎;二审:侯蓉;三审:欧阳斐)


 
  Copryright @ 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, ALL Rights Reserved
湘ICP备05000548号 湘教QS1-200505-000191
地 址: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邮 编:410205